在科技创新主导发展的当下,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意义重大,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发展,更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科技竞争力。在此形势下,各类竞赛成为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。其中,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(简称“挑战杯”)作为国内极具知名度的学术科技竞赛,为大学生搭建起展示科研实力的优质舞台。
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“挑战杯”,丰富静雅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内涵,人工智能学院于3月7日中午12点40分在学院一层报告厅举办了第十九届“挑战杯”的宣讲会,本次宣讲会特别邀请连小洁副教授和闫超同学分享备赛经验。


活动首先为大家讲解了“挑战杯”对学生个人成长、高校学科建设以及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,并就“大挑”(学术科技作品竞赛)与“小挑”(创业计划竞赛)的区别进行简要介绍。


连小洁在分享带队经验时,剖析了“大挑”和“小挑”。她指出,“大挑”每两年举办一届,要求高且含金量足,对同学们综测加分、评优、保研等有较大帮助。“小挑”学术难度低于“大挑”,强调团队协作,常涉及跨学院合作。


闫超解读了“大挑”评分的五个关键维度,分别是创新性、科学性、实用性、完整性和答辩表现。他提醒,进行项目阐述时应简洁且全面。同时,针对选题、科学性、实用性、完整性等方面,闫超给出建议,并告诫同学们不要盲目跟风,要探索有新颖点的方向。此外,他还推荐了用于检验创新性的“三问法”,并提到可邀请设计专业同学制作PPT,以此提升展示效果。



本次“挑战杯”宣讲会为同学们提供了有效的参赛指导。相信在接下来的竞赛中,同学们能够汲取宣讲会的精髓,凭借高涨的创新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,在“挑战杯”的舞台上斩获优异成绩。

初审:王铭聪
复审:李昱霞
终审:吕晓勇